首页

sm女王微信

时间:2025-05-23 16:22:25 作者:郎朗艺术周即将启幕 郎朗:致力于将西方音乐与东方艺术相结合 浏览量:78517

  中新社北京9月6日电 由中国政府主办的第14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签约方部长级会议6日在北京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起,中国政府对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合国毒罪办”)年度禁毒捐资增加至200万美元,重点用于MOU机制发展。

9月6日,第14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签约方部长级会议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机制由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联合国毒罪办为应对本地区突出毒品问题共同建立。此次会议召开正值MOU机制成立30周年,对确定机制未来走向、推动区域禁毒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来自机制签约方的6个国家政府代表团、联合国毒罪办代表以及有关国家驻华使节共80余人出席会议。

  中国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出席会议并致辞。王小洪代表中国政府表示,中方将继续秉持厉行禁毒的一贯立场,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三项禁毒公约为基础的国际禁毒体制,持续深化禁毒国际合作。为体现对国际禁毒事业的支持,2024年起,中国政府对联合国毒罪办年度禁毒捐资增加至200万美元,重点用于MOU机制发展。各方代表团团长均在会上致辞,呼吁机制各方继续携手同行,共同应对毒品治理挑战。

9月6日,第14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签约方部长级会议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共同回顾了30年来MOU机制下区域禁毒斗争的历史进程和瞩目成果,总结区域毒品治理宝贵经验,重申国际合作是应对毒品问题的重要途径,审议通过第十二版《次区域行动计划》《北京宣言》《中方关于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约方合力应对合成毒品问题的倡议》一系列合作文件,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创新机制发展、推进禁毒事业。(完)

【编辑:李骏】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看快舟火箭的“创”与“闯”

1886年,出生于挪威一个商人家庭的约翰·威廉·诺尔曼·蒙特来到中国。到后第一件事便是学习当时流行的中国官话,为他日后在中国创业打下了语言基础。作为一名外国人,他在中国海关任职,后又担任过多项军事职务,并逐渐对中国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5月6日—5月12日)

针对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事关亿万学生前途的问题,研究审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各地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

荆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湖北实现市市通高铁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卜彦芳向国是直通车表示,大规模点映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影院排片的计划,但从市场角度讲,它是一种市场预判的手段,是影院配置有限排片资源的市场选择结果。

丁薛祥出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并讲话

算力底座加速夯实。截至6月底,中央企业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实现翻倍增长,在上海、呼和浩特等地建成万卡集群,算力平台初步实现多元异构算力调度,有效支撑千亿级及以上通用大模型训练迭代,自主可控能力逐步提升,为大规模应用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山西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出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指出,目前为止,中方已展现最大诚意和灵活性,双方在一些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欧方始终未积极回应涉及中欧业界核心关切的问题,磋商还存在重大分歧。中方已正式邀请欧方技术团队尽早来华继续下一阶段面对面磋商,并为此做好了一切准备,正在等待欧方回复。

相关资讯
沙特大臣:期待与中国共建沙特工业

中华民族历来有着吐故纳新、开放包容、博观约取的精神品质,鼓励创新精神,营造创新环境,正需要这样的价值取向。从科研规律来看,创新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宽容失败才能激励创新探索。在基础研究领域,“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是小概率事件,历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是长期钻研积累的结果。因此,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涌现,需要给予科研工作者长期稳定的支持环境,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完善创新风险管理机制,将容错免责机制纳入制度安排。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国家创新的活力所在。坚持宽厚待才,积极整合政策、资金、技术、市场、数据等资源,引导青年人才放下包袱,潜心研究,甘坐冷板凳,克服急功近利倾向,作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勇于向未知领域进军,提出新理论、开辟新路线。开放合作历来是支撑科学发展的必要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闭门造车,通过交流互鉴汲取人类优秀智慧成果同样重要。秉承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理念,坚持共育共建共享,将全人类共同利益福祉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眼点,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开展跨领域跨区域跨国界的协同攻关,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构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局面。

热门资讯